湖南沅陵:多维攻坚补民生短板精准提质绘幸福实景棋牌平台- 棋牌官网网站- 游戏APP下载
2025-10-29棋牌平台,棋牌官网网站,棋牌游戏APP下载“以前办社保补贴就得往县城赶,来回折腾大半天。现在社区人社驿站十几分钟就办完,真是把服务送到心坎上!”秋日午后,沅陵县太常便民服务中心就业困难人员石斌、李绍芬手持刚办好的补贴凭证,笑意灿烂。这一切身感受,正是沅陵县民生福祉持续攀升的生动缩影。
人社驿站年均接待群众超3000人次、现场办结率96%以上;9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累计服务超23万台次;16家老年助餐点日均服务560余名老人;165名残疾人获1482次居家托养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覆盖29.81万人,重点人群覆盖率超80%;小水源工程新增蓄水93万立方米,保障2.8万余亩农田灌溉;政务服务效率提升30%,办理时限平均压缩22%……翻开沅陵县“民生补短提质攻坚工作”成绩单,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县委、县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坚定践行,是各部门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的扎实足迹。
今年以来,沅陵县锚定“补短板、提质量、强实效”核心目标,从便民服务、基础设施、特殊群体保障、数字政务、健康服务五大维度精准发力,将民生“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满意的“成效清单”,在武陵山脉深处绘就民有所享、民有所安、民有所乐的幸福实景。
“要不是你们上门服务,我这腿脚不便的老人真不知道怎么办理养老资格认证。”10月15日,太安社区人社驿站工作人员带着便携式设备,为独居老人张干桃、李玉莲完成生存认证。这样的上门服务,在沅陵县人社驿站已成常态。
“群众办事难,难在‘最后一公里’。我们就是要把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沅陵县人社局局长郑俊贤介绍,为破解“来回跑、多头跑”痛点,县里打造“人社驿站”服务综合体,按“需求导向、便民为本”原则,选址居民聚集区、产业园区等核心区域,划分综合受理、就业指导等功能区,配备自助终端和专职人员,将28项高频人社业务纳入服务范围,实现“就近办、一次办”。
产业园区人社驿站内,企业员工李春云正在办理社保转移手续。“以前办理社保增减员要派两人跑县城一天,现在步行5分钟到驿站,十几分钟就办好。”湖南奇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知说。驿站不仅办业务,更解难题:主动对接企业和培训机构,定期举办“家门口招聘会”。今年3月“园区企业招聘月”期间,23家企业提供800余个岗位,现场达成意向523人。针对企业需求,依托人社一体化平台筛选符合条件企业落实优惠政策,已为4家企业发放社保补贴82.3万元,落实税收减免135万元,实现“政策找人”。
为保障服务长效化,驿站建立“吹哨报到”机制,复杂业务或跨部门问题“吹哨”后,相关部门限时响应;推行“好差评”制度,评价结果与绩效挂钩。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人社驿站2个,年均接待群众超3000人次,基本服务现场办结率稳定在96%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8%。
“以前开新能源汽车回老家,总担心半路没电。现在城乡都有充电桩,再也不用焦虑了!”10月20日,从怀化市区返乡的车主王先生,在产业开发区充电站顺利充电。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充电难”成为突出堵点,沅陵县推行“科学规划+多元共建+智慧管理”模式精准破解。
空间布局上,统筹城区、乡镇、景区需求,在产业园、加油站等布局快充站满足临时补电;老旧小区联合社区、物业推进“统建统营”,利用闲置空间建慢充桩,创新“潮汐车位”分时共享机制。中华书山码头智慧充电站便是典型,12个充电桩整齐排列,“白天车位对外开放充电,晚上供居民停车,既解充电难题,又提高车位利用率。”运营方负责人介绍,该站已服务车辆超1.2万台次。
资金方面,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引入国家电网、民营资本参与建设运营,探索“充电+广告”等盈利模式。目前全县建成充电桩90个、服务站点25个,80%为社会资本投建,累计服务超23万台次,营收超200万元。同时搭建智能监管平台,群众可通过APP查询桩位、电价等信息,推行“峰谷电价+夜间优惠”,使充电成本降低30%,充电桩利用率提升至65%。
水利是农业命脉。沅陵县地处山区,小水源工程年久失修,“缺水愁”困扰农户。“以前天旱时,玉米、水稻快,挑水浇地也浇不了几亩。”盘古乡盘古村村民向开福回忆道。针对此,县里启动小水源蓄水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卫星地图绘水系图,全面排查山塘、水库、渠道,建立“一塘一策、一库一档”方案。
为激发群众参与度,坚持“谁受益、谁负责”,发动种植大户、乡贤等参与建设,群众自筹资金110万元,投工投劳2000余人次。统筹中央预算内资金、“以奖代补”资金共2270万元,集中加固病险水库、清淤山塘。盘古乡红岩村山塘清淤后,蓄水从5万立方米增至8万立方米,“1200多亩稻田再也不愁灌溉了。”向开福欣喜地说。截至目前,全县加固水库10座,清淤山塘125口,畅通渠道10公里,新增蓄水93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2.8万余亩。不仅解决七甲坪集镇1.5万人、盘古乡红岩等村5000余人饮水安全问题,更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喝上放心水”的目标。
“今天有红烧肉、炒青菜,软和入味,都是我爱吃的。”10月21日中午,凉水井镇张家坪村老年助餐点内,80岁的李奶奶边吃饭边和老伙伴聊天。针对农村老年人“吃饭难”,县里精准布局助餐点,优先选村部、活动中心附近,确保老人步行15分钟可达。目前建成16家助餐点,覆盖12个乡镇,日均服务560余人。
为保障饮食安全健康,助餐点持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100%持健康证,食材采购索证索票并登记台账,市场监管部门定期检查;聘请营养师制定每周食谱,提供两荤两素一汤套餐。对行动不便老人,由村干部、志愿者组成送餐队伍上门服务。助餐点还设休闲区、阅读区,配备棋牌、书籍,“吃完能下棋聊天,比家里热闹多了。”李奶奶说。
残疾人保障是民生重点。沅陵县构建“政府+机构+志愿者”三位一体居家托养服务网络。“每周都有人上门做康复训练,我腿比以前灵活多了。”沅陵镇肢体残疾人张先生说。为精准对接需求,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排查,建立需求台账,“一人一策”提供服务,为肢体残疾者提供康复护理、辅具适配;为智力障碍者开展技能培训、心理疏导;为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清洁、代购服务。同时招募120名志愿者补充力量。
为保障服务质量,搭建24小时服务咨询群,推广“民生事实码上通”小程序,群众可随时提需求、评服务。建立“需求收集—服务落实—反馈改进”闭环机制,定期督查评估。今年以来,已为165名残疾人提供1482次居家托养服务,时长2964小时,有效减轻残疾家庭照护压力。
“以前办税务登记,跑3个窗口、交5套材料,花一天时间。现在‘一窗通办’,一套材料、半小时就拿到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某小微企业负责人李女士点赞县政务服务中心效率。这一变化,源于沅陵县以数字化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打破部门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县里升级改造政务大厅,整合7大主题服务专区,将45个分散窗口改为18个“专区综合受理窗口”,推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模式。精选32名业务骨干组建综合团队,开展跨部门培训。梳理审批流程,取消不必要证明,推行“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针对企业开办等高频事项,制定标准化指南,实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流程”。
“以前办新生儿手续,跑医院、医保、派出所等多个地方,现在在医院就能办好。”刚办完业务的张先生说。为破解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定期研讨难点问题。搭建统一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打通34个部门接口,实现829类业务数据互联互通。通过动态督查、专项考评监督考核各部门服务质量。
截至目前,“一网通办”平台上线件。“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结5413件,政务服务效率提升30%,平均办理时限压缩22%,满意度达97%。
“家庭医生每季上门随访,测血压、调药量,教健康饮食知识。微信问问题也能很快回复,我的高血压现在控制得很稳定!”七甲坪镇慢性病患者王阿姨感激地说。让健康服务“沉下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优质医疗”,是沅陵县健康服务提质的核心目标。县里组建126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由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和村医组成,“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提供签约服务。
为提高签约知晓率和参与度,沅陵县开展立体化宣传:悬挂横幅46条、设展板132块;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推送解读200余条;开展线万人次。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一对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随访。
七甲坪镇中心卫生院内,家庭医生团队正整理随访记录。“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季度至少随访一次,重症患者每月随访一次。”医生介绍,今年已完成老年人体检5.86万人,慢病随访33.21万余次,为特殊家庭上门送药641人次。
为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设备,选派医生到县级医院进修;建立“县乡联动”机制,县级专家定期到乡镇坐诊、查房,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沅陵县委书记刘向阳表示,下一步,沅陵县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民生领域改革,补齐短板、提升质量,让民生福祉更可感、更可及、更可持续,把“幸福愿景”绘成“实景画面”。(姚琴 瞿云 高远瞩)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